查看原文
其他

【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集成与斑块集中度修正

数读菌 数读城事 2021-09-20
emmmmmm,这篇文章写完,意味着生态部分完结了,同时也意味着,去年没写完的生态部分总算有个结束了。以后会有一些这个系列的更新,也或许没有~一切随缘啦。(肯定会有的,相信我)
话说北京终于开始高温了==终于可以舒服地开着空调盖棉被了,开心。
废话又多了,开始正文吧。生态重要性集成评价以及结果的修正、校验。


2020年1月份的双评价指南是这么写的:

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的较高等级,作为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的初判结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极脆弱区加总确定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其余重要和脆弱区加总确定为生态保护重要区。

将省级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初判结果与全国评价结果进行衔接,确保极重要区与全国生态安全格局总体一致。

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按照模型法开展过评价的地区,可将初判结果与其进行校验。

根据野生动物活动监测结果和专家经验,对野生动物迁徙、沺游十分重要的生态廊道,将初判结果为重要等级的图斑调整为极重要。

依据地理环境、地貌特点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确定的边界, 如林线、 雪线、 岸线、 分水岭、 入海河流与海洋分界线, 以及生态系统分布界线,对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和重要区进行边界修正。

以上,看看就好。今天的文章主要还是参考2019年6月和7月的版本。

一、初判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

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的较高等级,作为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的初判结果,划分为极重要、重要、一般重要3 个等级。

来源: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2019年7月

其实就是“就高则高”的原理,使用【镶嵌至新栅格】工具实现这个操作。在【镶嵌运算符】中,选择MAXIMUM—重叠区域的输出像元值为叠置像元的最大值。

二、修正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
(1)基于生态廊道进行修正

基于野生动物活动监测结果和专家经验,对于野生动物迁徙、洄游十分重要的生态廊道,将初判结果为重要等级的图斑调整为极重要等级、一般等级的图斑调整为重要等级。

讲真,这边可以通过景观生态格局的方法识别生态廊道,但是我就,算了吧,直接用对于重庆而言极其重要的三峡水库作为生态廊道,将其纳入修正。

我们把三峡水库转为栅格后对初判结果进行修正。采用【栅格计算器】和【重分类】。

(2)基于斑块集中度进行修正
此处参考6月版双评价指南:

对相应等级的邻近图斑进行聚合操作(矢量数据可采用聚合面工具,栅格数据可采用扩张和收缩的组合操作,下同),根据聚合地块的规模确定斑块集中度等级。对初判结果为高和较高等级图斑进行聚合操作,作为高、较高等级的集中度评价结果;对初判结果为中等及以上等级图斑进行聚合操作,作为中等等级的集中度评价结果;对初判结果为较低和低等级图斑,不进行该项修正。聚合距离建议采用栅格单元的整数倍,建议采用50~150m,不同区域可根据地域特征进行适当调整。

来源: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2019年6月

试验来看,虽然矢量需要的计算时间更长,但是比起栅格的参数设置更容易理解。

使用【栅格转面】将“廊道修正后的生态重要性等级”转为矢量要素“生态转面”,切记【是否简化面】前面的勾不要勾选。

目前就实现了最高等级(5)和中等级(3)的面聚合。现在需要把这两个聚合好的面更新到原来的面要素上。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因为我们去除了最小面积,消除了一个孤立面,所以不能直接在原来的“生态转面”上更新。由于除了最高等级、中等级、剩下就是低等级,所以,可以先假设研究区都是低等级的面,然后依次加入中等级、最高等级的面更新。

接下来就是计算斑块面积从而对生态保护重要性初判结果进行修正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把之前的“聚合后生态重要性”拆分为单部件要素。
打开“单部件生态重要性”属性表,添加双精度字段“斑块面积”,右击字段名,使用【计算几何】计算面积。

来源: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2019年6月

参考上表,为每一个斑块确定斑块集中度等级。添加字段斑块集中度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赋值:1020304050

按照判别矩阵表,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初判结果进行修正。

来源: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2019年6月
使用【栅格计算器】相加,上面的表格可以转换成下面这样:

使用【重分类】,按照表格内容,以括号中的数字重新赋值:

(3)生态系统完整性修边

考虑自然边界,依据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或生态系统完整性确定的边界,如林线、雪线、岸线、分水岭,以及生态系统分布界线,对生态保护重要性极重要、重要等级的区域进行边界修正。

这一步骤,详细操作就省略了,某种意义上是“校核边界”的过程,可“调整”的余地较大。

好的,终于结束。


文章推荐 【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敏感性:土地沙化敏感性【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生物多样性维护:物种层次Maxent模型预测(2)—模型设置与运算【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生物多样性维护:物种层次Maxent模型预测(1)—环境变量的准备【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层次【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2):挑战下模型法【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1):挑战一下模型法【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极简化流程及数据来源思路【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极简化流程及数据来源思路【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极简化流程与数据来源思路
END>

如需全文转载文章、投稿或者合作

可添加微信

(回复超慢!!!)

(不要添加我问各种问题,我大概率不会的==)

(入群请一定要备注入群)

(添加后会在晚上非工作时间通过,请稍安勿躁)

 公众号 微博

使用关键词搜索历史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